为进一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中心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项课题”面向省内外开展2024年度课题申报工作,现将具体事项公告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决策部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为推动全省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课题申报说明
(一)申报要求
(1)研究课题须切合课题指南,申报者可根据所列课题方向确立相应题目,立项课题研究期限为2年,鼓励提前结项。
(2)本课题的最终成果可为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被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检索)、公开出版的学术专著、获市厅级及以上领导或省级及以上党政部门签批采纳的对策建议或研究报告。理论研究论文、学术专著最终成果须明确标注“绵阳师范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资助项目”及项目编号,基地有权使用该研究成果。最终研究成果必须符合学术规范,所引材料须考订有据并注明出处,附有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3)各高校及有关单位对课题申请单位与个人要加强项目申报工作的组织和指导,保证申报质量。请申报者所在单位对申请人严格把关,依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管理办法》对申请人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对申报书所有栏目填写的内容,特别是对选题、课题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课题组是否具备完成研究任务的充分条件进行认真审核,签署明确意见。
(4)以下情况不能申报:以相同或相近选题已申报立项的省社科规划项目或其他省级社科重点基地项目者,以及主持四川民间文化研究中心项目尚未通过结题审批者。一经发现有不诚信行为,将取消项目,三年内不受理申报,并报相关部门予以备案。
(二)申报程序
申报者按要求填写项目申报书和课题设计论证活页(见附件),由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和科研管理部门审查合格、签署意见并盖章。
请项目申报者将申报材料交本单位管理部门统一(顺丰快递)寄送,切忌个人直接报送,基地不受理个人直接报送的申报书。
(三)申报起止日期
即日起开始受理申报,申报截止日期:2024年6月14日(周五),以纸质版寄出邮戳为准,逾期不予受理。
(四)报送材料
申报单位必须于截止日期前把审查合格的项目申报书(附件1)报送一式3份(原件至少1份),课题论证活页(附件2)报送1份,申报书用A3纸双面打印,中缝装订,经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盖章后,送达绵阳师范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并将电子文档及课题论证活页打包发送至:scmszx2023@163.com,邮件主题词注明“2024专项课题申报书-申报单位-姓名”。
(五)通讯地址
联系单位:绵阳师范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联系地址: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绵兴西路166号绵阳师范学院高新校区知行楼205
邮编:621000
联系人:谢老师
联系电话:18581660510 0816-2171191
E-mail:scmszx2023@163.com
QQ:756844783
三、课题申报指南
(一)2024年基地项目类别分:一般规划项目、委托项目、自筹项目三类。
(二)2024年本项目结题成果包括公开发表与研究内容一致或高度相关的(被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检索)学术论文、公开出版的学术专著、获市厅级及以上领导或省级及以上党政部门签批采纳的对策建议或研究报告。
(三)课题申报者须保证所申请课题没有知识产权争议,研究成果不得弄虚作假。
(四)项目研究期限不超过2年,立项课题成果发表时需注明课题来源、课题名称和编号,否则不予认定。
(五)课题指南
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2.涪江流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3.民间文化中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价值研究
4.四川涉藏地区民族文献所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资料收集、整理与研究
5.藏羌彝走廊非遗口述史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6.藏羌彝走廊民族教育发展研究
7.绵阳社会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研究
8.其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相关研究
四川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
2024年5月14日
(一审:谢侨/二审:杨洁/三审:陈桂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