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简介 | 通知公告 | 科研项目 | 学者专栏 | 学界视野 | 学术交流 | 社科普及 | 民俗展览 | 网上提交 | 下载专区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学者专栏>>中心学者>>正文
 
陈桂权
2024-10-31 08:53  

  陈桂权(1986~),四川平武人,西南大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专门史硕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技史博士,副研究员。科研方向为民间文化与科技史,出版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科普文章20余篇。主持完成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四川省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项目1项,另有市厅级课题多项。科研成果获省级优秀成果三等奖1次,市级优秀成果一等奖2次,三等奖1次。


一、科研成果

(一)学术论文

1. 民国时期的租佃关系与农业改进——以四川稻作改良为中心的探讨.中国农史201704.

2. 稻作与环境:清代以来四川冬水田的历史变迁与技术选择.自然科学史研究201804.

3. 20世纪3040年代四川双季稻的试验与推广.农业考古201803.

4. 晚稻“浙场3号”在四川的引种与推广.古今农业201802.

5. 环境史视野下的“驱棚”与“伐蛟”.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804.

6. 灌溉农具水梭考.农业考古201703.

7. 20世纪3040年代四川双季稻的试验与推广.农业考古201803.

8. 论芒福德的整体技术史观.鄱阳湖学刊201702.

9.“巴女”形象的历史建构及其意义.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703.

10. 文化地理学视野下的大秦岭研究刍议.唐都学刊201906.

11. “巴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802.

12. 第五届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史学术研讨会综述.绵阳师范学学报202009.

13. 我国农业轮作休耕制度的建立.地方财政研究,2016(07):P87-94.

14. 冬水田技术的形成与传播.中国农史,2013(04):P3-13.

15. 伐蛟弭灾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实践.中华文化论坛,2013(02):P11-19.

16. 从列女到烈女:兼论正史《列女传》取材标准的变化.唐都学刊,2012(05):P114-120.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1301期全文转载。

17. 由副食到主食:从马铃薯的本土化看其主粮化的前景.古今农业,2015(03):P11-22.

18. 四川冬水田的历史变迁.古今农业,2014(01):P83-91.

19. 蛟水伐蛟:基于环境史的解读.唐都学刊,2013(03),P74-80.

20. 清代四川竹枝词中的农业图景.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3(02):P33-37.

21. 清代以降四川水车灌溉述论.古今农业,2013(02):P65-74.

22. 清代以降四川水利纷争中集团行为的考察.成都大学学报(哲社版),2013(01):P27-32.

23. 清代川北地区的水利纷争与水资源管理制度研究.西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13(04):P42-49.

(二)著作

1.《水旱之间:冬水田的历史变迁与技术选择》,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19年。

2.《身体的气味:隐疾的文化史》,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9初版2024年再版。

3.《五谷丰登》,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年。

4. 《写给孩子的中国古代科技简史:农学》,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23年。

5. 合作编著《中国农业发展简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本人排名第4位,撰写第六章《宋辽金元时期的农业》。

6.主编《作物起源》科普绘本,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23年。

7.参编《中华农耕文明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撰写第四章第三节“独特的土地利用形式”内容。


二、成果获奖(部分)

1.2021年四川省第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水旱之间冬水田的历史变迁与技术选择》。

2.2022年绵阳市第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五谷丰登》(科普著作)。

3.2023年中华优秀科普图书榜:《作物起源》绘本。


三、主持科研项目(部分)

1.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明清时期南方山区农业防旱、抗旱的经验技术总结与研究(17CZS043),已结项。

2.2018年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四川秦巴山区特色农业开发潜力的历史研究(18SA0217),已结项。

3.2021年四川省社科规划基地重点项目:中国传统农业防旱、抗旱经验技术知识总结与研究(SC21EZD014),已结项。

4.2020年绵阳市社科规划年度一般项目:绵阳东部地区山湾经济发展模式构建及实践路径研究(MY2020YB013),已结项。

5.2022年绵阳市社科规划年度一般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游仙区绣山村旅游资源开发与特色节日打造研究(MY2022YB032),已结项。

6.2024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术研究专项资助项目:四川农业文化遗产调查研究(SC24E025,在研。


四、文化普及(部分)

1.耕织图中的男子采桑.[J]文史知识,201309:81-85.

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J]文史知识,2012(10):50-52.

3.叔本华对女性的偏见.[N]科技日报(嫦娥副刊)2016-11-5.

4.“杞人忧天的价值.[N]科技日报(嫦娥副刊)2016-10-29.

5.“马耕牛耕.[N]科技日报(嫦娥副刊)2016-10-15.

6.土地伦理:来自沙乡的启示. [J]金融博览,201610上):28-29.

7.土豆的接受史.[J]金融博览201707:26-27.

8.海南岛的咖啡文化.[J]金融博览201811):74-77.

9..[J]金融博览202211)卷首.

10.山里的洋芋.[N]巴中广播电视报2024-6-28.


五、社会服务

1.参与“绵阳游仙区国家级传统村落文化研究”横向项目,完成一套传统村落文化研究丛书。本人负责其中农业与村落变迁部分,累计完成10余万字;

2.参与平武白马文化生态保护区、北川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等服务地方社会文化项目的研究工作。

3.编写“绵阳市传统村落文化系列读本”之《江油青林口》《北川青片上村》《平武白马亚者造祖村》《平武虎牙上游村》总计10余万字。




上一条:高 梧
下一条:聂春燕
关闭窗口
 
· [通知公告] 【招聘】绵阳师范学院四川民...   (点击:)
· [通知公告] 第九届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点击:)
· [通知公告] 【2024年度】民间文化研究中...   (点击:)
· [通知公告] 【2024年度】民间文化研究中...   (点击:)
· [通知公告] 【2024年度】四川民间文化研...   (点击:)
· [通知公告] 【2024年度】四川省社会科学...   (点击:)
· [通知公告] 【2023年度】四川省社会科学...   (点击:)
· [通知公告] 【2022年度】四川省社会科学...   (点击:)
-更多-

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间文化研究中心

点击提交结题材料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绵阳师范学院磨家校区综合楼
电话:0816-2579041  邮编:6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