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上午,中共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到绵阳师范学院开展“史志进高校”活动会议,会议在民间文化研究中心217会议室举行。中共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韩贵钧、中共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万晓翠、中共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四级调研员张永兴、中共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副科长冀燕鹏、绵阳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德炎、绵阳师范学院校地合作处处长李超、绵阳师范学院图书馆及四川民间文化研究中心教师代表出席此次会议。
韩贵钧指出方志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民间文化研究中心已成立20余年,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优质的平台建设、特色的学术体系成为全省优秀社科基地。绵阳是党中央、国务院命名的全国唯一科技城,在绵阳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绵阳师范学院设立四川省方志馆高校分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史志在推进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上的作用,为高校师生了解历史、研究历史搭建更好的方志平台。设立四川省方志馆分馆,既是地方志与高校的一次双赢合作,也是发挥地方志书“育人”功效的最佳途径。韩贵钧就如何实现地方志和高校共同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指出:首先,鼓励地方志和学校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在地方志学科建设、理论研究、资源开发利用、人才交流培养等方面开展有条件,有基础的合作。其次,鼓励地方志与学校开展项目合作,进行科技研究,依靠资源优势,实现成果的经世致用。最后,做好基础性工作,整合利用地方志资源,探索学校与地方志工作合作新模式。
王德炎代表学校对省地方志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鼓励探索学校与地方志工作合作的新模式,提出加强双方的人才交流。强调要研究好地方的一山、一水、一城,做出高水平的地方志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融合到绵阳乃至整个川西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之中。具体包括:首先,确定好需要研究的课题,双方一起合作将研究成果整理成书,一起设计项目、举办会议、搭建平台。其次,促进双方的融合,并将研究成果融入到课程教育之中。最后,建立合作机制,推动项目的落实,适时开展评估,推动常态化的交流,双方就重大问题和具体事宜及时沟通。
会议结束后,中共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韩贵钧向四川省方志馆高校分馆赠书,绵阳师范学院校地合作处处长李超代表四川省方志馆绵阳师范学院分馆接受赠书,绵阳师范学院图书馆采编部主任汪红军接受赠书。
(钱怡婷供稿/张毅山供图/陈桂权审核)